光明区地方文献数据库

致力于为你收集并整理有关光明区的一切有价值的信息

M

光明记忆

emory of Guangming

文章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寻找光明记忆 > 文章详情

先祖避难离故乡 南迁拓疆珠三角

发布时间:2014-10-10 阅读次数:2339

麦氏,是光明新区的大姓,主要分布在合水口、马山头、薯田埔、根竹园、将石、田寮、塘尾、塘家、碧眼等地。据麦氏族谱记载,广东南雄是麦氏的发祥地,而麦氏的始祖是隋朝时的铁杖公。那麦氏的后人是如何南迁珠三角,并在光明新区落地生根、世代繁衍?本期《寻找光明记忆》来到了麦氏的重要基地——公明合水口社区,在古老的麦氏大宗祠里追溯历史,感受麦氏族人薪火相传的勃勃生机。

姓氏起源

隋文帝赐姓 铁杖传奇宿国流芳

穿过合水口社区的一条条狭长小巷,在幽深的古巷深处,一幢古建筑让人眼前一亮——麦氏大宗祠。跨越了五个世纪的麦氏大宗祠是新区麦氏家族的扎根之处,但岁月并未让这座古老的祠堂建筑蒙上清冷、沧桑的气息,反而在历经风雨洗礼后,浸润出一种巍然气度。

在麦氏大宗祠的天井中树立着的花岗岩大牌坊,正上方雕刻着“宿国流芳”,两侧分别雕刻着“入孝”和“出弟”,宗祠里还有一副祠联:“铁胆忠臣归一统,杖朝元老定兰分,隋之功勋昭武烈,宗修实录著文明。”牌坊和祠联纪念的就是令麦氏子孙引以为豪的先祖——麦铁杖。据麦氏族谱记载,麦氏始祖铁杖公出生在广东南雄,因善使一杆30公斤重的铁杖,被尊称为铁杖公。铁杖公为隋朝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关于麦姓的由来,广泛认同的说法是1400多年前的“隋文帝赐姓”说。据记载,铁杖公屡立战功,隋文帝问他想任什么官职。铁杖公说:“我家境贫寒,且时常习武,食量大,只愿每天有一斗麦吃就足够了!”隋文帝于是说:“那你就姓麦吧!这样,你的世世代代都有吃不完的包子、面条、烧饼了。”于是铁杖公和他的后人都姓麦。

族人南迁 “五必公”拓疆珠三角 洪武年间来深

麦氏是如何来到公明开基的?薯田埔麦锦棠老人讲述了宋代的“胡妃事件”。话说南宋末年奸臣贾似道当权,貌美正直的苏妃被逐出朝廷,富商黄贮万见苏妃年轻貌美,遂纳为妾,带回老家广东南雄,改名胡妃。贾似道得知消息后,恐遗留后患,遂谎称南雄贼乱发兵追剿。消息传到南雄,珠玑巷58个村33个姓的97人携带眷属动身南迁,麦氏家族的麦秀、麦全亦在其中。后来,铁杖公的第十六代传人珠玑巷乡宦麦必荣和兄弟必秀、必达、必端、必雄五人也向官府提出南迁,“五必公”及其后人在珠江三角洲开基拓业,人丁兴旺,成为珠三角的望族。麦必荣被尊称为过江一世祖。麦氏兄弟五人是珠三角麦氏的始祖,被尊称为“五必公”,其后裔遍布今天的珠江三角洲。

明朝洪武十四年,麦氏先人麦守信从东莞迁来将石立村,当时的将石叫“周家村”。几十年后的明永乐年间,南溪公麦富也从东莞靖康乌纱桥东迁来合水口立村。据考证,将石和合水口都是珠三角麦氏始祖必荣公的后裔,而麦氏在将石立村要比在合水口立村早两代人。

历史见证 五百年麦氏大宗祠 明清古建筑精品

从松白路合水口牌坊进去,始建于明弘治年间(1488-1506)合水口麦氏大宗祠矗立眼前,该宗祠距今约530年,占地面积1133平方米,建筑面积938平方米,是深圳市目前发现的建筑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祠堂建筑之一,为新区麦氏家族最大聚居之地,是合水口、薯田埔、马山头、根竹园、碧眼、白芋沥六村的总祠。

麦氏大宗祠大门中间刻着宗祠木匾,两侧则是“长江源远,古柏根深”对联。

推开厚重黝黑的大门,大堂豁然敞亮在眼前。历经沧桑的古祠堂在重新修葺后,建筑布局及建筑构件至今仍保存完整,天井、飞檐、牌坊、灰塑、石雕、木雕和彩绘等细节彰显着这是一座具有鲜明岭南风格的传统祠堂建筑。庭院五间四进布局,前低后高拾级而上,开门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天井树立着的花岗岩大牌坊,在造型别致的石牌坊上,“宿国流芳”几个大字在阳光中熠熠生辉,顿然让人对麦氏始祖铁杖公犹生敬意。正堂上方挂有“聚英堂”匾额,大堂用格木作梁架,梁梁相托。往上看,梁柱上雕刻着逢双成对的龙凤和狮虎雕兽,檐口上的彩绘仿佛叙说着一段段民间故事,花鸟草木,是岭南祠堂建筑风格中的典型。

青砖墙壁上的神龛和木刻花雕虽然被烟火熏得发黑,岁月的痕迹和斑驳使部分雕刻显得模糊,却遮掩不住精致的雕刻工艺和活灵活现的造型。据了解,麦氏大宗祠于民国元年岁次壬子重建,不但巧妙地保存明代的建筑特色,更增添了清代的风采,是不可多得的明清相结合的古建筑精品,经久不衰。麦氏大宗祠历经风雨洗礼,祠堂里所藏的古文物虽已荡然无存,但它见证着麦氏家族的开枝散叶,对研究深圳的移民迁徙史和地方开发历史有较高的价值。

宗祠现状 族嗣绵延兴旺 老祠堂焕发新生机

麦氏大宗祠续写着不老的传说,如今已成为了合水口居民们最喜爱的休闲娱乐场所,从大清早开门到晚上,祠堂内从来不缺人气,尤其是下午,更是人声鼎沸,好不热闹。祠堂的一角放有茶炉、茶杯,所有客人都能免费饮茶。老人家说,这一传统已经传承数百年之久。不管是下棋、打麻将或牌九,老人们玩得合不拢嘴,笑声充满了整个祠堂。祠堂内时时有小孩子玩耍嬉戏在旁,这也是麦姓族人共同的童年记忆。

在通透宽敞的大堂里,欢声笑语和忙碌的身影打破了古祠堂的宁静,同时提醒着路人们,五百多年过去了,麦氏大宗祠仍在续写着不老的传说,但如今被赋予了新的功能,成为居民们最喜爱的休闲娱乐场所。祠堂外榕树依然苍翠,祠堂内人气旺盛、生机勃勃,跨越五个世纪的麦氏大宗祠,和它的麦氏族人一样,生生不息、繁衍昌盛。

本报记者 练洁雯/文 通讯员 陈瑛 麦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