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塘社区位于公明办事处东南部,地处高新科技园中心区。近年来,随着产业配套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甲子塘片区作为光明高新园区的重要片区之一,吸引了众多高新技术纷至沓来。这个年轻的“移民社区”可寻访的历史记忆虽不多,居民们从各地迁来,在这块“包容之地”融洽地生活在一起,组成一个和谐的大家庭,续写着欣欣向荣的历史篇章。
社区书法角举办成果展示活动。
年轻移民地 和谐一家亲
甲子塘社区位于公明办事处东部,总面积0.627平方公里。甲子塘的历史可追溯到三百多年前,是由将石村、塘尾村居民分居至此的。传说,清末有一位进士路过此村,在该村祠堂提名“甲子堂”,从此人们称此村为“甲子堂”,后改为“甲子塘”。
本地居民麦裕安爷爷回忆说:“我的老太公是在清朝末期从塘尾村迁过来的,那时候甲子塘很荒凉,没有几个人,大家听说这里住了有几个麻风病的人,都不敢过来。所以说我们的祖先还是比较大胆。”麦裕安爷爷边笑边说,本地的麦姓居民都由附近的将石、塘尾迁至,但是搬迁过来的人并不多。“后来,许多外地人来公明做生意,其他村本地人很多,就我们甲子塘没什么人,地方较大,很多潮州人、外省人都来甲子塘建厂、做生意。渐渐的,甲子塘的人气越来越旺。如今,本地户籍居民姓麦的不多,反而潮州人很多。”
数栋成排的老瓦房是社区最古老的记忆。
相对于新区的其他社区有着较久的历史,甲子塘算是一个年轻的“移民社区”。社区可寻访的古迹并不多,由于大家都是外地迁来,社区内没有一个专属的祠堂。那社区内最老的建筑是什么呢?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一行来到了一片瓦房区域,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些瓦房就是最老的建筑了,大约有100年历史,现在都成了危房,也没有人住在里面。”
麦裕安爷爷住在老瓦房附近,他说:“我们以前小时候就住在老房子里面啊,以前那里还有一个戏院,我们都在那里上学和玩耍,邻里关系很好的……”虽然那时候很贫穷,但老爷爷很想念小时候快乐的时光。虽然老瓦房已经破旧不堪了,但它们承载了老一辈的童年记忆。“甲子塘虽然年轻,但还有几座老房子,这些痕迹,可以让后辈们记住社区的历史。”老人家十分缅怀。
后花园很休闲 书法角成名片
老瓦房旁边有一片郁郁葱葱的园地,社区工作人员说,那就是社区公园,是居民们休憩、娱乐的地方。一进公园大门,满眼都是绿意,即便烈日高照,茂盛的树叶充当了天然的屏障,让树荫下乘凉的居民悠然自得。
公园内种植了许多四季常青的植物,郁郁葱葱,清新怡人的空气和淡淡的花香让人神清气爽。居民麦小姐说:“我每天下午都会来这里散步,社区公园仿佛一个生态‘绿肺’,每天都能享受到这样一份安宁,就很幸福了。”据介绍,许多居民和企业员工有空都会在公园游玩锻炼,大家都很喜欢这个社区的后花园。
据了解,甲子塘社区早在2009年就被深圳市评为“平安和谐社区”,虽然社区内外来人口很多,但大家都能和谐地融入。不少社区居民告诉记者,这几年,社区生活环境越来越好,文化活动也多了。如去年就成立了社区书法角,每周都会在社区居委会四楼书画室开展书法交流活动,学员们还办过书法展览。社工告诉记者,他们希望将书法角打造成一张社区文化名片,让老百姓们以书法会友、培养兴趣、陶冶情操。“大家在交流学习的同时,也增进了友谊,丰富了业余生活,这也是和谐社区的体现啊。”社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