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贝立围 开疆拓域 世代繁衍
发布时间:2015-04-13 阅读次数:2241
陈姓,乃中国一大姓,也是新区本地第二大姓。陈姓始于周朝初期的陈胡公满、虞舜之后。胡公满因封于陈而称陈胡公,所建方国亦称陈国,后子孙以国为氏,由此揭开了陈姓漫漫几千年的历史序幕。
现在大部分陈氏子孙都认陈轸为陈氏始祖。传至一百零七世孙陈徽,他由金陵(江苏南京)迁至江西西昌柳溪,不断繁衍生息,至今陈姓在江西的人口众多,陈徽成为陈姓江西开基之始祖。及至一百一十五世孙陈軝,当时兵连祸结,从江西迁往广东南雄保昌县。陈軝的后人陈忠生三子,长子陈昂,居东莞茶山石埗粟边大朗,次子陈晏居东莞竹溪桥头乡,三子陈昴居宝安水贝村(今上村、下村社区),这也是新区陈氏的源头。
陈昴来到水贝,在此地安居乐业。陈姓子孙不断发展,至今在公明陈氏人口众多,主要分布在上村、下村、西田、楼村和圳美五个社区。水贝陈氏一部分迁居西田,另一支迁居楼村,后又一分支从楼村迁居到圳美。
上村 下村
江西石城迁来 陈九畴水贝立围
据史料记载,如今公明上村、下村的陈氏家族是由江西石城迁徙而来。700年前,陈氏祖先陈九畴(陈昴长子)在水贝村立围,最初只有几户人家。此后,扎根于此,开枝散叶,人丁兴旺。
1951年,土地改革,原水贝村分上村、下村,即现在的上村社区和下村社区。在上村的老街内,仍能看到保存尚好的鱼屏陈公祠。经历了一百多年的风吹日晒,祠堂虽然有些残损,但梁上的飞檐和浮雕依旧栩栩如生。而下村小学内的东宝中学的校址,也是泰宇陈公祠,距今也有百余年历史。
水贝村陈氏人才辈出,在清朝咸丰时期,出了两位赫赫有名的陈国泰和陈泽富将军。咸丰皇帝特制了“显武将军”两块牌匾赐予陈国泰和陈泽富,悬挂在他们府邸的大门上方。咸丰皇帝还专门派人从北京护送两对石狮到公明,分别赠予陈氏两位将军。
西田
陈贻庆建家立业 今成西田大姓
清朝同治年间,西田村的陈姓祖先从下村迁移过来,而该村早有谢、王、吴姓在居住。陈姓初到时,以卖猪肉为生,谢姓人借房屋给他们居住,为表示感谢,陈姓把谢姓后代当作恩人。生活安定以后,陈贻庆便把两个弟弟带来同住,建家立业。三兄弟共生了七个男丁,一代一代繁衍下去。解放后土改时,下村又有陈姓人迁移过来定居。
后来,西田的谢、王、吴姓人因各种原因要搬迁离去,便将田地卖给陈姓人,只有少数谢姓人留在西田村。如今,谢姓只有几十人,其余大部分为陈姓人。
西田陈氏祠堂门口有对联云:“颍川承祖泽,南粤启勋名”,道出了西田陈姓家族的迁徙史。到了清末,陈允彩公迁徙到现在的西田,成为这里的开村始祖,距今已有150多年。及至八公陈贻庆与其弟勤庆、国庆历尽艰苦,变卖金银首饰,建得允彩陈公祠,西田陈姓族人正式有了自己的宗族祠堂。
楼村
明朝初年迁来 风水宝地续千秋
楼村以陈姓为主。元末明初,水贝村陈氏中的一支迁居楼村,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据说,当时水贝村四周都有村庄,而在村西北方、屏峰山之东南、茅洲河上游以北处,却有一片平坦、开阔的空地。主峰屏障山位西北玄武方,挺拔雄伟,其龙脉起自观澜之北,连绵十余里,其势壮美。此处左青龙右白虎,朱雀方有茅州河环抱,明堂开阔,案山侧在二里之外,山环水抱,地形秀丽。
风水宝地竟然无人居住,岂不可惜?当时水贝村陈公在茅州河岸搭间草寮养鸭,晚上就宿在茅寮里。机缘巧合下,陈公认识了黄姓风水师,黄先生见陈公心地善良,为人正直,就对陈公说,此地盘很不错,可惜无人开辟建居,建议陈氏迁此以续千秋。陈公对黄先生之言甚合心意,于是按黄先生择的吉日,当年就建起房屋,从水贝迁往该处定居。搬迁出来的人认为,这里的风水这么好,却被漏掉了,立村定居之后,索性取村名为“漏村”。后来,族人认为“漏”字不太好听,便改为同音的“楼”字,称为楼村。楼村的村名便一直沿用至今。想不到风水师果然看准了,楼村在改革开放以来,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真正成了家家户户有楼房的“楼村”,是深圳第一大社区之一。
圳美
陈遗爱开辟建居 灯火延续至今
而毗邻楼村的圳美村,则是由当时楼村分支的五房第三个儿子陈遗爱迁移此地开辟建居而成,从此开枝散叶,遗爱宗祠的灯火便延续至今。
以上追溯历史,简释陈姓文化,记叙公明陈氏的源流、民众迁徙的经历。陈氏族人开枝散叶,繁衍不息,显示了先民的智慧、能力和追求。
本报记者 练洁雯 通讯员 陈瑛 赖远美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