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区地方文献数据库

致力于为你收集并整理有关光明区的一切有价值的信息

M

光明记忆

emory of Guangming

文章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寻找光明记忆 > 文章详情

精美祠堂念先祖 美丽花园造幸福

发布时间:2015-05-22 阅读次数:2336

老街以社区旧称“德福”命名。


社区祠堂每天都对外开放,小孩在门口玩耍。

薯田埔,原叫“德福庄”,因为在旱地上种了很多的番薯,种得又多又好,又大又甜,远近都比较出名,故改名为薯田埔。走进薯田埔社区,可见一块大牌坊,正面写着“薯田埔”,背面写着“德福庄”,本期寻找光明记忆小组来到了又一个麦姓社区,从老村、旧街、祠堂、社区公园等地寻访薯田埔记忆,在一张张幸福的笑脸中感受广东省文明社区的风貌。


三百多年建村史 百年老宅至今存


薯田埔麦氏族谱这样记述:“十一世祖甘泉公,是合水口村始祖南溪公次子松涧公的第六子,分支迁居到薯田埔村,诞下七子十八孙。”薯田埔的麦氏总宗祠在合水口。公明街道的麦氏有两支,薯田埔与其附近的合水口、根竹园、马山头等麦氏是同一支系,其开基始祖麦甘泉(1481-1560年),是合水口开基始祖麦南溪的孙子。


三百多年的建村史,薯田埔曾有多个名字:学埔、龙岗墟、和凤岗、上田螺吓、下田螺吓、龟山、薯地、井尾、红草蓢、横片、牛露口、交寮昌等。走在薯田埔老街,可见百年前的建筑、格局、器具,基本上都被原汁原味地保存了下来。那时候,有钱人的房子上面有比较多的雕花,而普通一点的家庭房屋雕花则比较少。以前,村民们都住在老村,大家的房子都差不多大小,每家都不到三十平方米,像垒积木似的,一间接着一间。屋巷布局十分合理。老村的小巷宽度为1.2米,大巷为1.8米。老村中还有老生产队——薯田埔第二生产队的旧址。此外,还有一间新中国成立后建起来的幼儿园。


麦氏裔孙布四方 重修祠堂念祖先


每一座祠堂,都会有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薯田埔的“甘泉麦公祠”,门前精美的浮雕和龙柱让人眼前一亮,跨过门槛,走过天井,整齐气派的麦氏先人牌位会让人心为之一震。每每谈起麦甘泉祖先,本地老人麦就兴都心存敬意,虽然自己年事已高,但关于公祠的历史,麦就兴总是如数家珍般讲得清清楚楚。相传麦氏甘泉祖是公明合水口村始祖九世祖南溪公裔孙,由合水口村迁居到薯田埔村来的。麦甘泉族下繁衍有七子、十八孙,分居在马山头、根竹园、合水口和港澳等地。麦甘泉逝世后与妣张氏合葬于光明农场碧眼白虎头,后人为了纪念祖先,就在薯田埔修建祠堂,命名为“甘泉麦公祠”。


麦就兴回忆,在他很小的时候,祠堂只有一个天井大小,约是现在四分之一大。据麦氏族谱记载,1947年,薯田埔村的裔孙麦子英从中山归来,出资重修了祠堂。麦就兴说:“重修后的祠堂已初具规模,我们童年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里面度过的。祠堂经过了数十年洗礼,损坏了不少。2001年初,祠堂完成了最后一次翻新,这也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重修工程。”对于翻新祠堂工程,薯田埔社区十分重视,专门请来福建的建筑专家设计和修建,才有了如今这座精美的祠堂。


除了门面有精致的浮雕和气派的双龙石柱,堂内梁柱上雕刻着成对的龙凤和狮虎雕兽,檐口彩绘着花鸟草木,更是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整座祠堂由青砖、大理石柱和木栋构成,雕梁画栋,典雅古朴。其布局严谨,建造宽敞,前厅、中厅与后厅两侧都有回廊相连,每厅阶前各有大、小天井,中厅用作供奉祖先,立有历代祖先牌位,上悬“德源堂”牌匾。后厅放有数排椅子,居民可在此听戏、看电影,两边挂满木匾楹联,每一幅金字对联似乎都讲着一个家族故事。


据麦就兴介绍,很多游客都不远千里来祠堂参观和拍照,他们把它当作修建祠堂的参考模板。


社区设施趋完善


居民悠闲过日子


龟山公园是薯田埔社区居民的后花园,运动区内健身设施、球场等一应俱全,儿童乐园区内组合滑梯、摇摆椅、跷跷板等应有尽有,园区绿化美观。不论是居民还是游客,都能在公园里打球、跳舞、散步、赏花、喂鱼……享受一份难得的悠闲和欢乐。


据薯田埔社区居委会主任何凤明介绍,龟山公园是由社区投资1000万修建的。2008年,这个占地面积达3万平方米的社区公园建成,其定位是具有社区文化特色,集生态、游憩、健身于一体的开放式综合性社区公园。公园里设有广场舞台、篮球场、乒乓球室、网球场、羽毛球场等,一应俱全的设施有便于居民进行健身运动,为当地居民和来深建设者提供了一个环境优雅的休闲场所。“我孙子每天下班都来这里打球,一到傍晚,每个运动场所都有很多人,我和老伴清晨和晚饭后也来散步,龟山公园是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薯田埔社区居民梁婆婆说。此外,公明办事处办经常在龟山公园广场举行大型文艺活动,龟山公园已成为薯田埔社区的亮丽名片。


2008年初,薯田埔社区荣膺广东省文明社区,这是光明新区首个荣膺该称号的社区。在龟山公园里,居民们洋溢着幸福的笑脸,公园内的绿色长廊宛如一条翠绿的飘带,有山坡,有湖水,有草地,有树木,是清新自然的绿色休闲场所。在龟山公园里“偷得浮生半日闲”为乐的居民不在少数,甚至有不少来自周边社区的居民,企业员工下班后也前来游玩和锻炼。此外,龟山公园也成了薯田埔社区老年文化活动中心,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不少社区居民告诉记者,他们很感谢社区为居民打造了一个如城市绿洲般的后花园。


本报记者 练洁雯 通讯员 赖远美 文/图